近年来,贵州公路集团积极致力于建设学习型、知识型、创新型职工队伍,通过广泛开展职工阅读活动,让职工养成“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”习惯。为充分反映公路集团职工书屋建设亮点,展现广大职工阅读成果,贵州公路集团微信公众号推出“书香公路”专栏,不定期推出司属各单位职工书屋建设情况和职工读书心得体会、征文获奖作品等内容。
手捧一本施工规范书籍,桌上放着设计图纸,贵州公路集团第七工程公司纳晴9标的技术小组正在职工书屋进行学习。一边是忙碌的工地现场,一边是清静的小小书屋,工地生活变得动静相宜。
“抬眼便是青翠欲滴的绿植,四周是各种各样的精神食粮……没想到在工地上还能坐在这样一个宽敞明亮的书屋看看书,这种感觉就像回到了大学时光。”第七工程公司刚毕业入职的新职工第一次在职工书屋看书时感叹道。像这样整齐的书架、简约的书桌,三三两两的职工埋头读书的场景,在第七工程公司各个项目部已经成为常态。
近年来,第七工程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,不断加大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力度,先后投入20余万元在项目施工一线建立职工书屋,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,引导广大职工“爱读书、多读书、读好书”,努力打造健康温馨的职工“蓄能池”。每个书屋不仅配备了书柜、桌椅、电脑等设施,还根据职工需求购买了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、中外名著、业务知识、*策法规、国企*建等各类书籍、杂志,满足不同职工技能提升、文化求知、健康休闲的多样化需求。公司书屋均有明确的标识,建立相关制度,并安排专人管理,已成为职工的“精神驿站”。
依托“职工书屋”这个有型的载体,项目部积极开展读书分享会、文化沙龙、技能培训等文化活动,组织职工、农民工学习国家方针*策、法律法规等。职工在书屋中分享工作感悟和学习心得,交流业务知识和各类技能,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。
接下来,第七工程公司将在现有“职工书屋”建设标准的基础上,持续关注职工切身利益,切实把“职工书屋”建设成为学习堡垒、精神引擎的文化“新地标”,不断满足职工群众阅读新需求、新期待,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,更好地推动公司健康稳定发展。
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“玫瑰书香”女职工阅读活动获奖作品展播征文类一等奖
丰田稻花香 他在丛中笑
作者:舒琳
贵州公路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
*群工作部副部长
夏至已至,稻收正忙。金色的稻田一望无际,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,芬芳的馨香在阳光的暴晒下滚烫。
穰穰满家,年丰时稔。来之不易的收成背后,不仅洒满了劳动者的辛劳与汗水,还凝结了科学家的智慧与心血,在金灿灿的稻浪间,我仿佛看到了袁隆平院士的笑脸,他双手拥着一簇稻,笑容无比自豪……
时序更替,时光飞驰,惊觉袁老已经离开我们一年了,但他定下的目标,仍沿着预定的轨道前行。他说,“我梦到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,我和同事坐在稻穗下乘凉”,去年9月24日,重庆大足丰收的“巨型稻”高达2.2米。他说,“想培育出高产量品种,为提高粮食产量做一点贡献”,去年11月26日,他生前定的攻关目标双季稻亩产3000斤在广州黄埔实验基地实现。他说,“到明年我们发展一下好不好,把这个栽培技术推上去”,去年11月3日,他的团队发布在40℃的高温下同样稳产的“耐热超级稻”,今年全球罕见高温证明了他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。
有人说,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,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,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,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。我想,袁老就像恒久运转的天体,永远散发着光芒,启迪人类的心灵,照亮通往真理的科学道路。也许他就在编号8117的“袁隆平星”,笑眯眯地看着后辈沿着他的脚步上下求索。
风吹过稻田,我们就想起他。他是不爱拘礼节、不喜欢古板的“90后”,他是获颁共和国勋章时精神矍铄的“帅哥”,他是骑着摩托车下试验田“飙车”的研究员,他热爱运动,因童年落水被救而苦练泳技,拿过武汉市第一名、湖北省第二名的好成绩,他喜欢打排球、不肯加入老年队,他说因为只有跑得快,烦恼才跟不上你!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还特别喜欢小动物,为了守护稻田而养了一只猫咪。
袁隆平在群众心中如此可敬可亲可爱,想要知道更多故事,走近他的科学人生历程,不妨读一读袁老的传记,在《袁隆平口述自传》中,可以感受到,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信念贯穿袁老的一生。小学时参观园艺场,红红的桃子与水灵灵的葡萄在他心里种下了农学的种子。新中国成立前,路边、田埂上瘦骨嶙峋的饿殍带来极大震撼使他走上培育杂交水稻的道路,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学农的大学生。他自学孟德尔、摩尔根遗传学说,为后来打开杂交水稻研究大门起到了关键的启迪作用。他还多次请教育种专家管相桓和鲍文奎,与李竞雄争论杂交水稻杂种优势,与吴文俊调侃数学与农业……
从学生时代萌发兴趣到安江农校选育杂交水稻,从海南三亚发现“野败”到成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,从“杂交水稻之父”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,袁隆平的科研之路,与祖国的发展紧密地联结在一起。他曾想过参军报国,想过体育救国,最终意识到“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”,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农业学家,立志要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。
一稻济世,万家粮足。袁隆平仿佛是不辞劳苦,走遍名山大河找到适合人类食用谷种的神农,在观察了14多万个稻穗后,他发现了第一株洞庭早籼雄性不育株,攻克杂交水稻育种难题跨出了关键的一步。他仿佛是坚定不移、终年逐日追光为人类谋生存的夸父,他辗转湖南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,赶着太阳走,利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把一年当作两年用,加速水稻育种进程。袁隆平把百公斤的亩产量提高到了300公斤,接着是500公斤、700公斤、 1200公斤,直到1500公斤。他就像所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一样,拥有改天换地的巨力,书写着不朽传奇。
这几乎让我们忘了,他也会离去。在网上有一段视频,袁隆平在就医的路上唱起《歌唱祖国》,流露出乐观的心绪,更倾吐出厚植的爱国情怀,显现出一位科学家的赤子之心,他早已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,将一生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。
今年7月,有一张麦田里的毕业照被热传,3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生因科研缺席毕业典礼,但那橙黄的麦芒在风中摇摆着,就像自然导师在为他们拨穗,祝贺他们取得粮食与学业的双丰收。他们发挥自身优势,矢志创新、攻坚克难,把汗水挥洒在祖国大地。是的,坚守岗位,担当作为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。
华国锋在《袁隆平口述自传》的序言中写道:“中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。和世界上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,我们的科学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。我们需要千万个袁隆平。袁隆平的奋斗精神在鼓舞着我们,炎黄子孙应该急起直追。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。袁隆平是一盏灯塔,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,是时候接过前辈们肩负的时代使命,点亮我们手中的灯了。我相信,就算是萤火一般的光和热,也必将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。
袁老说:“人就像种子,要做一粒好种子。”我们要传承发扬好袁隆平精神,胸怀理想、志存高远,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;勤学苦练、增强本领,做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;拼搏奉献、不畏艰险,积极投身于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洪流中!
如今,一张壮丽的蓝图缓缓展开,新国发2号文件正吹响奋进的号角,围绕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贵州省上下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,作为新时代青年,作为国企*员,我们要以新时代贵州精神为指引,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,扎根黔山贵水,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大我,在报效祖国、建设家乡中实现人生价值。我们要抱着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信念,苦干实干、建功立业,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优异答卷,奋力谱写贵州新“黄金十年”的辉煌篇章!
最后,分享一首余光中先生的诗:
“下次你路过,人间已无我
但我的国家,依然是五岳向上
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
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
向着热腾腾的太阳,跟你一样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