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页面:首页 >新闻中心>集团要闻
项目深观察 | 高海拔山区修路有多难?来看我们“硬核”开路!

导读:抓项目就是抓发展,谋项目就是谋未来。当前,贵州公路集团的建设者们抢抓有利时机,加快工程进度,用高质量履约实绩,支撑项目高质量建设。贵州公路集团微信公众号推出“项目深观察”主题系列报道,宣传总结项目生产管理的生动实践、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,深度展示项目建设中攻坚前行的信心、动力和行动。今天让我们带你走进云南新香格里拉至维西(益松至仓觉段)二级公路1标项目。

11月8日,立冬。

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五境乡仓觉村吉史卡(村)境内天气逐渐转凉,白天气温最高不过15℃,晚上最低气温可达-5℃,而在附近贵州公路集团参与建设的新香格里拉至维西(益松至仓觉段)二级公路1标(以下简称:香维项目)正掀起新一轮大干热潮,项目全体建设者积极抢抓冬季施工有利条件,全力推进剩余桥梁工程施工,为争取项目明年建成通车而努力。

航拍建设中的香维项目

新香维二级公路工程起点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南侧的益松村,终点香格里拉市五镜乡仓觉村,全长约57.5公里,建成后将成为迪庆州乃至滇西地区重要的经济通道、旅游要道、物流大道。其中,由贵州公路集团第八工程公司承建的K23+426~K32+256段落全长8.83公里,项目包含大中小桥梁10座(1289.8米),隧道一座(吉史卡二号隧道1050米),路基长6.49公里,涵洞23道。

自2021年3月进场施工以来,项目全体建设者充分发扬“敢为人先、团结拼搏、开拓创新、精诚致远”的新“铁军”精神,直面高海拔山区恶劣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和挑战,一路披荆斩棘,攻破施工建设中的道道难关,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,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建成通车,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。

在高海拔山区修路,大不易!

提起这个项目,凡是深度参与项目建设的人,无论是项目经理牟军、项目总工涂江龙、项目工区长张恭林以及其他管理人员,无不是在说,这个项目,确实难!

作为一条二级公路,项目施工范围内没有较大的桥隧结构物,不涉及难度较大的施工技术,那这个项目到底“难”在哪里?

香维项目施工区域海拔在3200米以上,最高处的吉史卡二号隧道海拔达到3400米以上,这个海拔比“贵州屋脊”韭菜坪(2900.6米)还要高出300米左右。项目地处山顶陡坡地带,地形陡峭、地势险要,自然横坡均在70度左右,“有些地方横坡甚至达到80度以上,接近垂直状态,这样的地形地貌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前期进场施工的难度,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风险。”项目总工涂江龙说。

陡坡地带路基开挖

据介绍,受地形影响最严重、难度最大的就是施工便道的修建,除了由山下连接到山上的主便道外,项目范围内10桥1隧共修建了11条临时施工便道,看着短短几百米的临时便道,修建时间最长的达到10个月。

项目范围内的K32+075大桥的桥址处于一个由上至下、十分陡峭的山谷里,在修建临时施工便道时,项目业主要求不能进行爆破,不能破坏山谷两侧的植被,项目部只能用挖掘机加上破碎头,沿着山谷往下、以“Z”字形路线一点一点地挖下去;在便道修至桥址时,整条路的尽头正处于半山腰的位置,这里没有任何的平台可以作为立足点。为保证施工安全,同时便于后期桥梁施工,项目部就在大桥的两个桥墩之间修建了一面挡墙作为临时平台。正是如此,这条200多米长的便道,项目部前后用了半年时间才修建好。

更有甚者,像吉史卡二号隧道进口的施工便道,长度不到300米,受到地形的影响以及环保方面的特殊要求,项目部前后用时10个月才建好。

受地形地貌的影响,连接到山上的施工主便道也是路况复杂,尽管施工前期进行过道路修缮和加宽,但依然呈现出路窄、弯大、坡陡的特点,大(重)型车辆根本开上不去,给材料设备的运输带来了较大的麻烦,而云南省独特气候下的雨季持续时间长、降雨集中,则让材料设备的运输难上加难。

项目部用马、驴等畜力运送材料上山

项目部需要的水泥、钢材等材料,全部都是由材料厂商将材料运到山下的二级路旁,再分车转运至山上;而像龙门吊、架桥机等较大的设备,项目部只能用随车吊搭配平板车将其从山下转运上来。“便道弯度太大、坡太陡,大车开不上去,另外就是便道边部较为松散,大车开上去也不安全。”涂江龙说。

项目所在地每年6月就进入雨季,一直持续到10月底才堪堪结束,这期间,小雨、大雨、暴雨连续不断,不仅造成上山的路湿滑泥泞,也让滑坡、塌方变得更加频发,各种因素综合起来,导致项目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如水泥、钢筋等基本运不到项目。“整个雨季期间,除了一前一后还可以干一点,基本上只有隧道可以施工。”涂江龙说。

对香维项目来说,雨季真的很难!

还有更难的吗?

有!雨季一结束,漫长的冬季又要来了……

每年5个月施工期,抢着干!

严格来讲,10月底雨季结束,11月起当地就算进入冬季了,只不过因为白天气温稍微高点,还可以施工。但从1月起,山上就开始下雪,室外平均气温基本达到零摄氏度甚至更低,这样的情况基本上会持续到3月底,有时可能会持续到4月底甚至到5月中旬。

项目施工人员冒雪拆除架桥机

“一年下来,除去雨季和冬季的时间,我们能施工的时间只有5个多月。”项目经理牟军说。但就是在每年5个多月(4、5、6、11、12月)时间里,项目部主动谋划、科学组织,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方案,配齐各项资源要素,全力以赴抢抓施工进度。

被大雪覆盖的料场

考虑到雨季各项材料难以运达的问题,项目部立足当下、谋划未来,备料时,除备齐当前阶段施工所需材料外,还加大水泥、钢筋、型钢等材料的储备,确保雨季期间隧道能够正常施工。此外,项目部还加大人力、物力的投入,施工高峰期,组织了20余台设备和150余施工人员投入施工。

T梁架设

不仅如此,在面对各种困难和难题时,项目部想尽种种办法,加快推进施工进度。

如在施工组织上,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施工计划,集中力量攻克施工重难点;项目k24+546桥到k28+433这段路由于更加靠近拌合站和钢筋房,各种材料的调配运输更为方便,因此组织施工时,集中资源力量将这段路拉通;在组织标尾段路基涵洞和桥梁施工时,考虑到路基较窄的原因(一旦开挖涵洞,整条运输通道就断了),项目部决定集中力量先把桥梁架完,再回过头来大规模抢抓涵洞施工。

艰苦的工作环境,他们在!

在项目采访期间,有工人问道:“有没有感觉到呼吸有点不畅?”当时觉得诧异,便追问原因,经解释,原来是山上海拔高,第一次来可能会出现轻微的“高原反应”。

作为最早来到香维项目的人,工区长张恭林对这里“高原反应”的印象最为深刻。“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,在上隧道位置的一段长400多米、高差200米的路,我们差不多歇了4、5次,走了半个小时才走完;不仅如此,每天早上醒来,会发现鼻子流血。”

在这个海拔3200米的高山上,如果个人身体体质好、不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的话,“高原反应”会很微弱甚至接近于无;但是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施工人员来说,“高原反应”无疑要剧烈得多。“因为这个原因,前期我们有好几批工人来了没多久就走了。”张恭林说,“他们身体扛不住。”

不只是“高原反应”,山上前期还没有电、没有手机信号,如同一个“失落的世界”。项目各施工点基本靠发电机来维持施工;而在项目驻地,由于不通电,大家连个取暖的电炉都没有,雨季和冬天的时候,冷起来坐不住也睡不着,有人干脆拿了厨房烧柴的炉子,去附近捡来木柴回来烧,之后大家一起围在火炉旁烤火取暖……

航拍建设中的香维项目

即便环境如此艰难,但是项目建设团队并没有被吓退、被难倒,反而在心里憋着一口气,牢牢扎根于此,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,为推进项目建设努力着。

作为项目工区长,张恭林是施工现场最忙碌的人。现场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是他在管理和调度,人员组织、材料设备调度、梁板生产、沟通协调……大事小事他都事事亲为,竭尽全力抓好现场生产工作。“施工高峰期,事情很多,我基本上都是全线跑来跑去的。”张恭林说。

香维项目桥梁桩基施工

项目质安科科长黄智超也是大忙人一个。由于人手少、工作重,为了保证施工安全,他基本上一整天都在施工现场巡查,有重点部位施工如桥梁桩基等,就钉在现场监督施工;有爆破施工点,他就提前将周围村民和其他人员撤离到安全区,并在相关区域各个路口安排人员值守,防止有人进入危险区。“那时候经常一忙起来,经常是中午饭都来不及回来吃,只能是趁中间休息或者忙完了再回来炒个饭吃。”黄智超说。

不怕牺牲、敢打硬仗、能打胜仗。

说的就是他们。

因为他们在,香维项目平稳地走过了三年,并且即将完成建设。

因为他们在,胜利的曙光,不远了!